夏文斌說,現在,師弟師妹們向他詢問,也想頂崗支教,這件事大家都能接受了。目前,該學院三屆總計有890人成為頂崗支教學生。足跡遍布安慶及池州市148所農村中小學。
很多人都捨不得離開
『我坐車離開青山只要十幾分鍾,而那裡的孩子想要離開,則要努力奮斗十幾年,想到這裡我心裡特別沈重,感到了自己作為一名知識分子,身上的擔子是多麼沈重。』回想起在樅陽縣青山初中的頂崗支教生活,楊叡深有感觸。
像楊叡一樣,支教的學生不僅增強了本領,也與農村建立了血肉相連的感情。為了讓他們盡快適應新角色,該學院挑選最好的老師,組織培訓報名選拔出來的學生,在經過強化培訓、考核合格後,再輸送到各農村學校。
基層學校也在生活和工作上,給予支教生力所能及的幫助。石臺縣七井中學是程麗娜支教的學校。學校不僅安排她觀摩老教師上課,還經常安排指導老師聽課並現場點評。一段時間後,她聲音不夠洪亮、板書重點不明確、課堂設計不夠連貫等弱點都明顯改進。樅陽縣還統一安排頂崗支教生的食宿,一些有條件的學校,還每月補助實習支教生的生活費。
經過短暫的適應,支教生迅速向合格教師轉變。2007年8月,安慶師范學院2名學生前往望江縣高士中學頂崗支教。在期終考試中,他們所帶的生物課成績分別名列全年級第一、第二。音樂專業學生潘文韜支教的望江縣涼泉中學,美術、體育、音樂老師緊缺。頂崗後,她發揮文藝專長,成為學校文體活動的骨乾。校領導稱贊:學校的文體活動真是面貌一新。
『經過一個學期的支教,他們對基層的態度都發生了明顯改變,很多人都捨不得離開那裡了。』該學院教務處負責人說。的確,學院首屆315名畢業的支教生中,有276人留在了農村中小學工作,佔總數87.9%。
農村教師深受支教影響
在安慶師范學院校園裡,一群行色匆匆的中年人與普通大學生一樣進教室、跑食堂。他們是望江縣40位中學英語骨乾教師,已在這所學院學習兩個多月了。
和以前很多教師進修學校培訓、進修學習不同,由於本職崗位暫時由72名英語專業的大學生接管,他們會在這裡接受一個學期的系統強化學習。
針對農村教師缺乏交流機會、知識面和教學手段陳舊等特點,安慶師范學院開出專門的『藥方』。除了50餘門基礎課外,學院還密集安排他們到市區各大省、市級示范中小學觀摩示范課,自己上匯報課,並要求他們動手制作教學課件和教案。這些老師最後只有通過結業論文答辯,纔能過關。
該學院還把這些骨乾教師請上大學講臺,請他們點評大學生的教學活動。這些骨乾教師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如何確定教學重難點、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具體問題,並將日常教學積累的教學經驗傳授給學生。在觀點的碰撞中,學生們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創新精神,深深影響了這些農村教師。
來自望江縣教初中的朱文霞教師說:『我們還在沿用傳統的模式教學。頂崗培訓給了我們反思教學的機會。在今後的教學中,我會改變主導課堂的身份,轉為組織者、欣賞者、合作者、監督者。 』像朱文霞一樣,許多老師都在反思過去,謀劃回去後的新思路。
目前,望江縣正籌劃在兩年內,通過這種方式將全縣中學各學科骨乾教師培訓一遍。而安慶師范學院也計劃分步驟將3000多名師范專業學生全部下放到農村,分批頂崗支教。而全面推開,還需要大量的人力、物力以及政策支持,這些都是亟待破解的難題。(胡勁松、陳東)
|